香火龍是一種造型獨特,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(tǒng)民間綜合藝術。香火龍是特定在節(jié)日期間表演,場面壯觀,氣氛熱烈,并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一項民間藝術。香火龍分布于連平縣全境,特別在元善鎮(zhèn)盛行。
連平縣素有舞香火龍這一民間活動,有著悠久的歷史。據(jù)清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編寫的《連平州志》記載:“上元喜簇花燈,作龍獅各種戲舞,唱采茶歌……”由此可見,連平民間舞香火龍活動由來已久,在200多年前連平縣就已經(jīng)有舞香火龍這一民間傳統(tǒng)習俗。
所謂香火龍就是用木架做成龍形,然后在木架上纏扎上若干稻草,再將香火插在稻草上,顧名思義叫做香火龍。香火龍只宜在夜間演出。每逢喜慶節(jié)日,連平縣就有以香火龍為主的民間娛樂活動。在夜間,表演香火龍的情景實在令人嘆為觀止,全身上下都是星星點點的豆大火光的香火龍舞動起來,火龍騰躍,火光閃爍,姿態(tài)變化多端,真像一條活靈活現(xiàn)的長龍在騰云駕霧,氣勢磅礴,景象壯觀。舞香火龍可分“拜四門”、“游龍”、“翻架”、“搶球”、“團龍”等5個情節(jié),表演技藝難度較高。舞香火龍除伴以鑼鼓、音樂外,還有人(一般為女子)領唱“龍歌”,場面十分熱烈。舞香火龍活動多在春節(jié)至元宵期間,在村寨及廣場進行表演活動。
香火龍的藝術特色是其舞蹈動作逼真,邊走邊舞,期間還摻入技藝表演。香火龍突出的表演藝術特點在“火”之中,它精致和細膩,貫穿著靈動與輕捷,變化有致。是一種把優(yōu)美舞姿與技藝表演融為一體的獨特民間藝術。
舞香火龍是連平人民的一種特色民俗活動。這種民俗活動蘊意著風調(diào)雨順,吉祥如意。中國民間有著龍鳳呈祥之說,龍意味著吉祥,火昭示著興旺,舞動渾身是香火的龍,更表現(xiàn)出人們祈盼興盛的美好愿望。因此,香火龍成為連平縣數(shù)百年來長盛不衰的民間娛樂活動。
由于產(chǎn)業(yè)結構的變化,外出人員增多,同時也受市場經(jīng)濟的沖擊,人們的觀念也有所轉變,參加香火龍活動的人員有所減少。
2007年5月,香火龍被列入河源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